【苗栗篇】暢遊浪漫臺三線,客家文化輕鬆體驗!人文氣息滿點,盛夏中享受文青村里小旅行!

2020-08-21 文字:Walker新發現 綜合報導 攝影:Walker新發現 圖片:供圖者 人氣:44,539

近年來網美與文青們最愛的新微旅景點,首推就是洋溢著客家文化的浪漫臺三線了!客委會以參與式設計等方式從桃園、新竹、苗栗和臺中徵選21個村里團隊透過社區擾動挖掘各自獨特的文化特色,並由村里共同創作出專屬的村徽和文化地圖,想知道不同的客家庄各自的私房秘境和人文景點嗎?現在就透過精緻的文化地圖及形象鮮明的村徽造型來一探究竟吧!

充滿老街故事的三灣歷史
苗栗縣三灣鄉位於中港溪流域中游,好山好水所孕育的茶、米、柑橘、三灣梨,擁有豐富生態地景的河壩、步道,在地的老店家、質樸的生活圈,連結竹苗交界,在三灣文化產業觀光發展協會的努力下具有串起觀光和文化性質的樞紐潛力!


漫步肚兜角步道欣賞田園風光
「肚兜角」是中港溪的浮覆地,站在地勢較高的三灣老街往下望,外形類似古代懸在腰際的肚兜因而得名,是當地最早期拓墾的區域,沿著肚兜角步道,可見河壩、油桐花、農田與山景的秀麗風貌。


洗衫坑象徵傳統生活
洗衫坑是早期居民利用灌溉水圳上鋪設十餘塊洗衣石板,一邊洗滌衣物、蔬果,一邊談天、閒話家常的「水汴頭」,周邊的中山公園、石母祠、崇仙宮、舊時的防空洞與水車,既呈現老一代的生活風貌,也串連成為深具地方特色的休憩路線。


繁華三灣老街與五榖廟
三灣五穀廟建於1851年,位於老街起點,是居民信仰中心,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日的五穀大帝誕辰是地方一大盛事。三灣老街上的來食茶打嘴鼓、三灣燒、桂冠出版社、傳統市場與餐飲等,形成了熱鬧豐富的文化觀光內涵。


三灣燒堅持融合自然元素與新科技
苗栗獅頭山有一條重要的煤礦礦脈,含鐵量高,少見的泥脈性質是在地陶窯產業重要的原料來源。蓬興藝品企業社的李蓬興師傅,二十多年來持續深耕,結合DIY落實教育扎根,融合在地元素加上新進科技,改造陶瓷效能,製作出獨特的「三灣燒」。



以三灣最知名的農產-「三灣梨」做為村徽形象設計重點,將三灣山水環繞、孕育地方特產的地景融入。文化地圖以手繪製作,挖掘與地方擁有深厚連結的老行業-金紙店、餅店、冰店、茶行等,將故鄉美好的人事物做記錄與故事的傳達。

高齡養生示範區公館鄉舘南村
公館鄉昔稱蛤仔市,聞名的蛤市浮嵐是苗栗古八景之一,舘南村原舊址所在地的大圍牆就是早期村內先民聚居所在,命名的由來是開墾期間以鵝卵石堆砌圍牆、地基及石子路等,在地的館南社區發展協會以推動地方文化歷史保存為目標,活躍的銀髮成員透過傳統藥材及公館紅棗的推廣,打造宜居的慢活生活圈。


石母祠守護子女平安
「石母」信仰是客家人極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為求孩子出生後能順遂健康、遠避災厄,居民透過對石頭的祭祀,表達出祈求神靈守護子女平安成長的期盼,因此石母與七娘媽、床母等其他漢人神明有相似的角色定位。


庇佑鄉里開基伯公
客家土地崇拜的發展—伯公在神靈系統中是地方基層的行政神,如同人間的里鄰長。所謂「庄頭庄尾土地公」,土地公廟作為全體居民共同敬奉的神聖標誌,是台灣聚落常見的景觀,代表著信仰與人民生活之密切。


詹屋石圍牆與伙房造型獨特
公館鄉為平埔族主要的分佈地區,過去為了防止當地原住民騷擾,墾民公推吳琳芳為墾首,積極開水圳、拓荒地,招募鄉勇以抵禦原住民,就地取材使用後龍溪的鵝卵石為材料修築石牆,周邊再加種刺竹來增強防禦功能,別具歷史背景意義。


村徽包含紅棗、福菜等館南社區元素,一筆一畫用手繪的水墨畫文化地圖凸顯懷舊風情。


頭份後花園埤塘星羅棋布
在苗栗頭份東北方的老崎紅土丘陵臺地上,有一片尚未遭到人為破壞的秘境,名為「頭份後花園」。區內的埤塘是水利灌溉的重要角色,象徵著客家先民的智慧,椪風茶、文旦柚、高接梨更是在地產業的驕傲。在羅庚埤觀光文化發展協會對於故鄉探索的熱情和努力下,努力留下許多客庄文化故事。


楓林吊橋彷彿身處龍貓森林隧道
頭份後花園的神祕入口,藏身在楓林中的鐵紅色吊橋,林間小徑的兩側數百棵青楓樹筆直成列,是苗栗熱門的婚紗拍攝景點,也是網路討論度超高的打卡秘境。


景色宜人的羅庚埤
羅庚又名羅經,也就是羅盤,一說此地因埤塘外貌像似羅庚因而得名,也有流傳此埤塘位於羅姓地主耕地之上方,是羅家耕地用水,原稱「羅耕埤」,為清朝道光年間竹塹英雄林占梅所開築,是頭份市最大埤塘。


講究自然生態工法的黃家埤塘
興隆上坪地區共有近十個埤塘,黃家埤顧名思義,早期為黃姓地主的耕地用水。於民國107、108年水保局完成埤塘滯洪保水設施改善工程重新整治後,鋪設生態步道,成為附近民眾新的休憩遊覽景點。


許家伙房見證先民胼手胝足奮鬥
許家古厝位於社區內坪頂,頭份後花園老崎古道上;薄紅屋瓦,茶園環繞,為地靈人傑的福地。整座房子的中心在主屋的正廰,兩旁有兩列較低的護龍包圍著成「ㄇ」字形,為饒富古意之客家三合院。



村徽中的茶葉代表座落在頭份後花園的數座茶園,蜿蜒的茶路與山坡埤塘代表產業的綿延不絕、生機盎然。地圖以社區學童共同創作的概念做設計,用工作坊製作繪本的方式讓下一代參與,一起回憶從家裡到學校的路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色共同創作,未來也會納入社區繪本中廣為流傳。

跟著野薑花走進三灣鄉北埔村
北埔村是成功轉型成休閒農業區的淳樸村落,在這個充滿埤塘與野薑花的清幽社區,不僅可以欣賞美景,也可以深入體會埤塘對早年農村的重要性,除了灌溉儲水,更提供了風水、散熱、漁產養殖、休憩等功能,和當地人的生活緊緊相依。


三聯埤百年風華再現
北埔村內的三聯埤,早期是由三處不同大小所自然形成的池塘,初期只是提供村里灌溉使用,後來因為各項農業轉型與大量種植等需求,才由水保局重新規劃與建設,成為現代兼具生態保育、灌溉水利與觀光等多功能的設施。


社區壁畫傳神吸睛
北埔村為了美化社區環境、提升遊客數以及推廣漫遊意識,所以透過農村再造,由水保局、文化部等單位提供經費,運用在社區內大面積的擋土牆上,裝置壁飾浮雕來提升社區的豐富景觀。


慈善堂記錄先民開墾史
慈善堂是北埔村最具規模與歷史的寺廟,為祈求平安順利,先民張永廣在自家供奉大陸原鄉帶來的觀世音菩薩瓷像,後來由法號普田的族人張三福創建為廟,供庄民膜拜,主祀觀音佛祖,副祀三寶、韋馱菩薩、十八羅漢,香火鼎盛。


林蔭清幽老銃饋步道
老銃櫃步道早年是運輸農產的道路,全長約1.5公里,「銃櫃」在客語中指的是儲藏槍械的彈藥庫,沿途山丘起伏不大。步道採生態工法,鋪設寬闊的仿枕木土階,維持泥土路及自然本色,沿途可欣賞到樟樹林、光蠟樹林等林相,坡度平緩適合闔家踏青健行。



村徽以野薑花做為社區產業代表,參考家徽的形式設計,用簡潔線條勾勒。社區文化地圖採用手繪方式,加上野薑花的種植地點標註說明,沿線也能認識北埔村的產業及田野風光。

山明水秀大湖鄉富興村
富興村位在大湖鄉的最北端,最大的水尾聚落,現今也是最大的草莓專業哉培區,東側的鷂婆山景色極美;富興村境內的觀光景點還包括法雲寺、雪霸國家公園、巧克力雲莊等,在內山必落腳文化協會用心推廣下,富興村成為苗栗縣境內最重要的觀光發展重鎮。


李喬的文學聖山鷂婆山
鷂婆山的外型險峻尖利,為了調整這座山的風水,居民還特別起建法雲寺,這段歷史後來也被文學家李喬寫入寒夜三部曲,鷂婆山也因此成了文人墨客喜愛走訪之處。


法雲寺名列台灣四大名寺
法雲禪寺為一佛教寺院,因寺廟奠基地有如蓮花座上的護法祥雲,所以名為法雲禪寺,在歷任住持努力經營下名揚全台,不過對大湖人而言,法雲寺的起建歷史背景,更像是一部漢番族群的互動史,在大湖內山的墾拓過程中,占有一頁重要篇章。


大湖開發紀念碑緬懷先人
大湖開發紀念碑是一座建在法雲寺正殿右後方的石造紀念碑,是西元1917年 (大正六年)大湖眾士紳為了感念吳定新等四兄弟而建造的,碑文內容主述吳家兄弟與原住民幾番輪戰,披荊斬棘、開疆闢土的經過與功勳。


水尾坪圳保存精妙水利技術
水尾圳為水尾坪的灌溉渠道,通水至今已超過120年歷史,這條水圳有1.3公里為穿窿暗圳,施工相當不易,水尾圳的管理也很傳奇,因為水圳維護困難,至今仍是以特別的水甲會組織為管理單位,每年清圳、拜圳、吃水甲福成為地方重要文化活動。



村徽是將富興村的「富」字拆解後,由「一家」、「一口」、「一田」組成,經設計後,呈現出一個戴斗笠的農民圖樣,藉此表示先民辛苦從事農業耕作讓此地富裕的意象。文化地圖透過空拍視角,包含東邊的鷂婆山、西邊的觀音山,南邊大湖溪、北邊汶水溪和後龍溪,呈現出富興村群山環繞、溪流包圍的富饒景觀。

新開村環繞幸福花之島
新開村位在大湖鄉的最南端,開發極早,富含文化深度。除了是台三線上水梨產業最發達的聚落外,也是少數擁有大量史前文化遺址的地方,其中座落在鯉魚潭內的「幸福花之島」更成為台三線苗栗路段上讓人期待的觀光新亮點。


信仰中心將軍祠與土地公廟
新開村為了建設鯉魚潭水庫,曾遭水淹掉了半個村莊,並殃及原先聚落供奉的眾神,大湖鄉公所為此以政府名義出資興建一座將軍廟和一座土地公廟以奉祀眾神們,每年定期辦理還福、食福等廟會活動,相當熱鬧。


老官道青山綠水美不勝收
老官道是清代劉銘傳時期,為方便傳遞官方書信而闢建的道路,主要連結大湖至罩蘭兩端,全長共20公里,沿路經過警察坪、大統庫、蝠婆過崗、長橋、楔隘仔等地,風景極美。


山城水景花之島
幸福花之島位在鯉魚潭水庫內,以當地曾建有「幸福新城」而取名,透過活化利用的中長期規劃,未來將低度開發設置合宜動線、環狀步道、生態水池、植栽淨化分流等環境改善,提供給民眾更好的休憩空間。


文化堡壘新開國小
新開國小是村內最重要的公共設施,2015年曾經因為廢校問題,引發居民抗爭,經過媒體報導躍為全國性議題,最後在全村努力下,政府終於鬆綁法令讓新開國小得以保存,為推動新開文化繼續努力。



村徽主要概念以「熱情好客」精神為元素,並同時表現出「大湖尊梨」產業特色,內部則以「開」字變形來代表新開村以及村內最主要的人文地景-景山大橋及鯉魚潭水庫。文化地圖以空拍視角做規畫設計,繪製出新開村美麗地景並標示出重點地標。

蘆竹湳傳統與現代交融
頭份市蘆竹湳聚落於漢人尚未進入開發前,是個蘆竹叢生的沼澤泥地,拓墾至今已近300年歷史,保存有53座三合院。這些古厝在不同年代陸續建造完成,最早期的開庄古厝全部依傳統泥土古法建造,也有融入現代建築結構建造而成的磚瓦古厝,呈現出老中青世代同處與交錯的古厝群。


蘆竹湳古厝流露歲月痕跡
在地團隊透過環境美化、外漂青年回鄉創業等方式,期盼能活化古厝,讓蘆竹社區更為活絡,目前已經有相關古早味產業陸續進駐營業,為老屋注入新生命。


社區趣味彩繪及古厝群展覽區
以手繪具有古早味阿嬤時代教化的台語及客語詞句,展現蘆竹湳與眾不同的人文風貌,還有懷舊的海報及招牌等特色彩繪,營造復古氛圍,是文青難以抗拒的景點。



村徽以蘆竹湳紅磚屋表現村里最大特色,未來還會請耆老做文字題寫,文化地圖藉由標註村落重點景觀,帶領遊客體驗如同穿越時空般的蘆竹湳整體社區營造成果。

加LINE官方好友掌握最新優惠訊息
窩客島官方LINE:https://lin.ee/CNXVF2Bf


加LINE官方好友掌握最新優惠訊息

為你推薦

登入即可繼續觀看為你推薦,並瀏覽符合個人興趣的文章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