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免門票特展|發現第一人-臺中站.從玩樂中學習考古工序與知識。親子旅遊景點推薦-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原臺中酒廠)

「找尋臺中史前第一人」的考古探險之旅

上次跟媽媽一起去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走走,意外發現一個限定期間的免費藝文特展——【發現第一人-臺中站】。此特展相當有趣,是一個關於「找尋臺中史前第一人」的考古探險之旅......無敵考古隊的考古犬和神話鳥這次收到了一個神祕任務,來到臺中與石虎攜手合作,探索史前第一人的生活與生命故事。

展場還有提供很多道具可以讓觀展人打卡拍照留念!跟著無敵考古隊一起執行神秘的出土搶救任務!

本次特展主要分為五大主題,以下簡要分享:

主題1.誰是第一人?

根據展方資訊提供,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於2013至2015年間針對臺中的安和出土遺址進行搶救,整理出了迄今約4800年的遺物,也在此證實安和遺址是臺中市目前為止找到的最早史前考古遺址之一。透過形態學與生物人類學的研究探討,匹配人骨外型表面等痕跡找出出土的48具墓葬,其中M1保存完好,因此認定為臺中的「第一人」。

主題2.第一人在哪裡?

史前第一人出土地後,周圍開始發掘探討,結合地質學、古生物學等多領域考古相關領域的學者來推測出當時的人群居住在哪,包含當時生活與環境的樣貌。

主題3.第一人吃什麼?

接著從史前第一人骨骼體內、周邊等區域,藉由生態遺留學分析出,從遺骸推測當時的食物種類。

常見殘還有動物的骨骸或牙齒、貝殼累積出的貝塚等,還有保留當時生活上使用到的石器工具,有的遺物因為近乎分解,僅剩的部分小到需要使用放大鏡來觀察,但令人佩服的是考古團隊居然還能將其找出並整理修復登記!

主題4.第一人長什麼樣?

隨著科技與研究技術進步,雖然出土的第一人已成白骨,但透過法醫的修復面貌技術以及考古學和民族學等各領域專家攜手合作,還是成功推測出當時人類的樣貌,包含大致的髮型膚色或面容比例等等。

主題5. 為什麼會發現第一人?

關於為何會發現第一人,其實展區內的答覆還蠻有趣實在的,因為考古挖掘的文物,一旦出土就無法復原甚至可能遭受破壞,因「文化資產保存法」的關係不得已馬上啟動修復發掘與文物認證的工作,因此這位第一人只是臺中目前恰好最先找到的出土保存的人物或人群。

是否還有更早時代的人,我想這也是不無可能~~

看到這邊……我想很多人應該都一頭霧水了,如果展覽就這麼生硬的把考古資訊呈現給大家,我想……可能只有真心喜愛相關領域的觀展人才會細細咀嚼並領悟到這些資訊。

細心的主辦方也有想到這層面,所以在展區內設計了非常多有趣好玩的互動體驗活動,無論男女老少,各年齡層的族群都能在玩樂中學習!

· 互動體驗區1.人骨拼拼看

讓觀展人嘗試拼回分解的人體骨骼,以此體驗研究學者在修復出土人骨的過程(展方已經算很客氣了沒有把206根骨頭全分解😂)。

· 互動體驗區2.工作室徵才

讓觀展人試著從骨骼、肌肉紋理、皮膚到感官等,按順序拼湊出完整的面容,也能從中體會研究學者在面部修復上的不易。

· 互動體驗區3.創造特有塚

在挖掘當時人群的生活飲食殘骸中,很常發現由貝類堆積出的貝塚,貝塚中有非常多不一樣紋路外形的貝殼,觀展人可以挑自己喜歡的貝殼外型,繪畫出屬於自己的貝塚~畫完還能掃描保留到投影幕上做紀念呦!

· 互動體驗區4.史前生存之道

在迷宮中有設置各種蓋章關卡,集滿所有印章就能到櫃檯服務處兌換小貼紙,在每個蓋章處與道路中都放置了各種教學展示板,包含介紹當時常使用的獵捕工具,以及當時常食用的動物魚類等,帶領各位觀展人成為史前文化生存大師。

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這個仿造Minecraft 麥塊的迷宮探險,做工真的非常精緻相似,甚至連火把都做的非常好(好想帶一隻火把回家當小夜燈~)

除了互動體驗的區域,其實在考古資訊呈現上,也規劃許多考古出土的實體文物、影片以及圖片等非文字內容,不同的展示方式讓整個特展更加豐富多元!

可惜我太晚參觀到,目前離展覽結束僅剩不到一個月,趕工產出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好玩、有趣又富有學習價值的考古成果特展!趁著還沒開學,趕緊揪朋友、帶著小朋友一起來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發現臺中史前第一人吧~~

*以上關於展覽的介紹資訊,皆為參展後結合個人心得闡述,僅供參考,詳細完整內容請以展方為主。

🔍特展資訊

【發現第一人-臺中站】
期間
☞ 2024.09.17~2025.03.02
時間
☞︎ 9:00-17:00/週一不開放//免費入場
地址
☞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B03 DC棟(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創作者介紹
_whereissammi_

珊米的部落格 Sammi's blog

留言
0 則留言
keyboard_arrow_up